requestId:68a89e5e179988.91774352.
道具製作央視網消息:8月25日,中國迎來首個“殘疾預防日”。對于個人,殘疾預防關乎健康;對于家庭,殘疾預防關系家庭幸福;對于國家,殘疾預防關聯社會健康發展。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全息投影、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馬占成 攝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2016年8月,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要增強全社會殘疾預防意識,重視殘疾人健康,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
控制出生缺陷、防控疾病致殘、減少傷害致殘、改善康復服務……近年來,全國各地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殘疾預防工作碩果累累。
啟航:理念先行 織牢政策保障網
30年前,我國創建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組織開展了白內障復明、兒麻矯治和聾兒聽力語言康復“三項重點康復工程”,揭開了新時期中國殘疾人康復事業快速發展的序幕。
3年前,習近平在會見第五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受表彰代表時強調,要“推動我國殘疾人事業在新的征程中不斷邁上新臺階”。對殘疾人事業的重視,不僅體現在救助上,更體現在預防上。
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先天性因素致殘占比9.57%,后天獲得性因素致殘占比74.67%,不明原因或其他因素致殘占比15.75%。后天獲得性因素是致殘的主要原因。因此,增強全民殘疾預防意識,加大殘疾預防工作力度十分緊迫、必要。
我國歷來高度重視殘疾預防工作。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醫療衛生、安全生產、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殘疾預防工作不斷加強,傳染性疾病、營養不良、藥物中毒等造成的殘疾大幅減少,殘疾預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醫務人員在篩查新生兒疾病技術平臺做染色體檢查。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首先是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被有效控制。我國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和補服葉酸等項目,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發生風險;提高產前篩查和診斷能力,推動開展唐氏綜合征等重大出生缺陷產前篩查與診斷;制定、實施《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0—6歲兒童殘道具製作疾篩查工作規范(試行)》,新生兒致殘性疾病篩查率與干預率顯著提高。
二是疾病致殘預防取得新進展。全面普及脊髓灰質炎疫苗常規免疫接種基本消滅脊髓灰質炎;規范耳毒性藥物使用,實施食鹽加碘,加強婦幼保健、耳病防治品牌活動等工作,兒童聽力殘疾、智記者會力殘疾現患率顯著下降;將白內障復明手術納入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白內障復明工程等,百萬人口白道具製作內障手術率顯著提升。
三是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全國生產安全事故總量連續下降,職業病危害防治取得積極進展,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頻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高發狀態得到控制。
2016年8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實現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殘疾預防;2017年2月國務院頒布的FRP《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針FRP對殘疾預防難題提出四項應對舉措。殘疾人權益道具製作不斷通過政策法規的建立得到保障。
“要堅定不移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習近平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
承諾:精準康復 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
每天早晨,章國兒都要把患有四肢痙攣型腦癱的孩子推到浙江康復醫療中心進行康復治療。孩子在這里得到了浙江省對殘疾兒童的康復服務和補沈浸式體驗貼。“孩子剛來的時候站也不會站,坐也坐不好,現在好了很多,他能用左手寫字,看書認字。殘聯每年給補貼24000元。”章國兒欣慰地說。
2017年,浙江省再次新增13項殘疾人康復項目進醫保,累計有38項康復項目被納入醫保范圍,并提高了殘疾兒童基本服務補貼標準,部分重點康復項目從學齡前延伸大圖輸出到學齡后,新增7至18歲少互動裝置年養育康復,實行全過程救助。
“舞臺背板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讓廣奇藝果影像大殘疾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體現,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習近平提出的“兩個格外”,鮮明亮出了黨和政府對待殘疾人這個困難群體的基本態度,成為我國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指導思想。
我國目前約有8500萬殘疾人,每年新增近200萬人,有40%的殘疾人有康復需求。習近平指出,要重視殘疾人的健康,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
康復協調員在幫助肢殘人士進行康復訓練。人形立牌
據中國殘聯介紹,截至2016年底,全國殘疾人康復服務記者會機構7858個。在實施精準康復服務過程中,279.9萬殘疾兒童以及持證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廣告設計服務,132.2萬人次得到盲杖、助聽器、假肢、矯形器、人工耳蝸等各類輔助器具適配服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們牢記總書記的一句話,不能讓一個殘疾人掉隊,奔小康的路上。我把很多的殘疾人包裝設計都帶出來了,走上了創業崗位,讓每個人都能自食其力。”說這話的是來自浙江紹興的全國自強模范王志麗。4歲時因意外摔傷,王志麗永遠失去了行動自由。但她不屈服于命運,2014年在村里創辦了“王氏紙業”。三年來,公展場設計司不但為其他貧困家庭提供幫助,還專門成立了文化創意制作設計部門,廣泛接收殘疾大學生就業。
像王志麗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勇敢地迎接生活挑戰,堅強地為實現夢想努力,還為其他人帶去了勇氣和希望。據中國殘聯統計,2016年,全國持證殘疾人新增就業31.2萬人,87.8萬殘疾人通過扶貧開發實際脫貧。
未來:共建共享 勾畫健康中國美好藍圖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我國探索了一條發展中人口大國醫療衛生事業前進之路。
新時期提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強調,“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到“以健康為中心”;從關注重點人群健康,到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的大健康理念;從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到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關注,細微之處見真章。讓人人享有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最終目標。
“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把握好一些重大問題。要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習近平的諄諄囑托,飽含溫情關愛。
我們欣喜地看到,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殘疾人事業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殘疾人狀況明顯改善,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得到康復、教育、就VR虛擬實境業的互動裝置機會,不少貧困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獲得了政府補貼。
近年來,我國還積極參與殘疾人事務國際合作。我國政府推動制定《殘疾人權利公約》;推動將殘疾人事務納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我國還推動將殘疾人事務納入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中非合作、中國—東盟博活動佈置覽會等區域性國際合作平活動佈置臺,建立了亞太經合組織殘疾人之友小組、全球輔助器具產業發展大會等合作機制。我國加強與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多個國家的雙邊交流,廣泛借鑒國際社會殘疾人事業先進經驗,不斷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模式。
2016年7月7日,在紀念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通過十周年大會上,時任聯合大圖輸出國秘書長潘基文高度評價我國的殘疾人事業:“中國國家發展規劃納入了健康保參展健、社會保障等殘疾人權益的重要方面,這些為改變社會對殘疾人的態度、保證傾開幕活動聽展場設計殘疾人的聲音提供了最堅實基礎。”
早在兩千多經典大圖年前,《禮記》就提出“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社會理想。時至今日,理想正逐漸變為現實。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健康大型公仔中國,預防為先。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不斷完善制度、擴展服務、提高質量,織密、織參展牢基本衛生展覽策劃與健康服務的民生網,努力使社會公平和發展的金色陽光普照每一個人。(文/張恪忞)
TC:08designfollow